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超市早中晚蔬菜价格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超市早中晚蔬菜价格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水稻收割已接近尾声,今年稻谷是涨是跌?
我家种的中稻在9月中旬时就已经完成了收割,产量上跟往年相差不大,基本上在1100斤/亩,由于我们那基本上是种一些自家吃的口粮,已经很多年没有种过早、晚稻,大多数都是一年种一季中稻。当然在不同的地方,水稻收购的时间也有差异,国庆***期期间,到苏北去了一趟,经过安徽和江苏境内,大部分水稻并没有完成收割,不过一眼望去已经金***,很快将进入秋收旺季。目前南方地区的中稻收割可以说基本结束,南方的晚稻和北方的粳稻也陆续进入收割期,秋收能否实现“增产增收”,很快将要见分晓了。水稻收割接近尾声,今年的稻谷价格是涨还是跌?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。
一、普通的水稻价格将难有大的起色,基本上围绕最低收购价波动
水稻跟小麦类似,都是我国核心的粮食作物,一直以来其价格难以真正的市场化,基本上受宏观调控的影响。从2004年开始,每年水稻实行收储制度,市场价低于当年最低收购价时,在相应的主产区就会按照相应的预案启动,当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时,就会暂停执行。在2015年时,水稻最低收购价相对较好,早稻、中晚稻、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为1.35元/斤、1.38元/斤和1.55元/斤。2019年水稻最低收购价与2018年保持一致,实际上与前几年相比,收购价是在走下滑趋势的,这也是当前普通水稻价格不高的主要因素。
二、主产区集中售粮高峰陆续出现,托市收购将对水稻价格有支撑作用
随着中晚稻、粳稻陆续供应市场,后期将容易出现集中售粮的现象,这对于并不缺粮的稻谷市场来说,农民集中售粮会使得需求企业选择的余地更大,不排除有趁机压价的现象,在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时,有一定的下行压力。好在有最低收购价保护机制,主产区一旦出现市场价低于中晚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时,大概率会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,2019年中晚籼稻、粳稻的保护价分别为1.26元/斤和1.3元/斤。对于手里有粮的农民来说,在卖粮节奏上需要合理把握,当市场价超过最低收购价时,可以考虑趁机出手。
三、水稻临储拍卖去库存效果不明显,加上秋粮丰收产量增加,供大于求不利于稻谷价格上涨
在9月下旬的临储稻谷拍卖中,可以很明显的看到,竞价销售不太理想,9月20日***投放40万吨2017年、2018年的粳稻,综合成交率为4.16%,吉林地区5.29万吨出现零成交。9月27日***投放39.36万吨,只有黑龙江2018年产的粳稻成交了19吨,成交价为1.3元/斤,这样的成交率可以说接近零成交了,这也反映出稻谷市场去库存之路比较艰难。一方面是总库存量偏高,超过1亿吨;另一方面是秋粮产量有保障,虽然部分地区出现减产,但大多数地区产量相对稳定,使得稻谷供应量处于“供大于求”的局面,在这样的背景下,水稻价格想要出现明显上涨就难度很大了。
四、优质粮源和订单化种植的水稻,后期价格有望出现一定的上涨空间
无论什么时候,优质粮源总会比普通水稻价格好些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大米的消费需求出现一定的下滑,但对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。在超市买大米时就可以看出,有的大米不到2元/斤,而有的在3元/斤以上,在销量上,价格便宜的不一定销量好,消费者一旦发现买的大米口感差,下次再买时就会换其他的,有的消费者更是注重品质,只要质量好,价格贵些都可以接受。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,给水稻价格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动,优质水稻的价格会有一定的体现,还有的订单化种植的水稻,受种粮成本的增加,水稻协议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,对于种植户来说也是利好。
总之,今年的普通水稻价格很难有大的起色,特别是部分地区因天气因素出现倒伏、洪涝等现象,稻谷的品质有一定影响,这类粮源很难卖出较好的价格,能够达到最低收购价就很不错了。今年有个相对利好的消息,那就是稻谷和大米进口量同比明显减少,而出口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,特别是优质水稻出口增长量较为明显,2019年1—8月稻谷和大米出口量为206万吨,同比增长47.4%,出口金额为52.4亿元,同比增长71.4%。
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水稻收割接近尾声,今年稻谷是涨还是跌问题的理解。如有不妥之处,欢迎多多指导交流。
近几年来,粮食价格非常低迷,经济发展了,物价上涨了,粮食却越来越不值钱,种粮食工作性价比也太低了,见鬼一样。其实原因很简单。
第一,粮食全球价格都不景气,国内的粮食价格比国际上高了,我国大米价格平均为2.0元一斤。不同的地方有一些差异,数据显示,2018年11月,国际大米价格为401美元一吨,也就是1.38元一斤。比我国米价低了很多。
第二,国外种地的不是人,是机械化。在美国有213万农民,220万个农场,平均每个人有一个农场,每个农场的平均面积是2550亩,是一个人搞定。在中国是办不到的,但是在中国种100亩田地,算是种植大户了。
第三,试着想想,如果粮食收购价翻一倍,大米销售也会翻一倍。其他蔬菜也会相应涨价,城里的人没地方种粮食靠购买的,购买粮食花了更多的钱,每月的存款会变少,而种植粮食的农民会越来越富有,过不了多久会有很多农民工返乡种田地,跟国家的农业规划和城市建设大方针不相符,有关部门肯定会打压。
最后,我们的父母做了一辈子的农民,也没看见种粮食发财的。包括你们身边也没有看到种粮食发财的,所以自古以来粮食涨价是不可能的,也不会掉价,都是很平稳的。悠着点洗洗睡吧。
水稻的收割已经接近尾声,水稻的价格到底会涨还是会跌?其实个人觉得这要根据不同的地区,不同的品种进行分析。因为不同的地区它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,含量和质量,以及市场需求量都有一定的差异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好多时候都是大量上市时,价格就会被压低,等大家都卖得差不多了,粮食价格就开始有一点上涨了。今年的稻谷价格,走低的可能性偏小,但是不会有多大涨幅。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。
推动水稻价格上涨原因。
灾情影响。这里说的灾情影响,大家都知道,东北地区,尤其是黑龙江省,洪涝严重水稻扬花期和分蘖期,导致水稻瘪壳、减产。而到了收获期,很多地方又出现了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,水稻的晾晒工作难以开展,水稻出现发芽、发霉的情况,也会影响水稻最终产量。不过这里的影响并不足以撑起水稻价格上涨空间。
粮食补贴发放。今年各省已经的补贴较往年都快到位,这样的话,农民手里有了一定的可流动资金,就不会因为资金问题,急于出售,会有更多人持粮观望惜售。
国家临储拍卖提前结束。5月21日,我国临储拍卖正式来拍,2019去库存速度加快。再加上我国进出口数量的变化,1-8月,大米进口总量154.8万吨,同比减少23.5%,出口206.1万吨。大米进口减少,我国大米市场相对宽松,对稻谷上涨有一定的支撑空间。
其他因素。
新米集中上市,市场竞争激烈。2018年最低收购价格,即水稻保护价下调,导致2018年价格惨淡,农民苦不堪言,而今年的托市价格与去年持平,虽然有很多利好因素在里面,可是市场目前的需求和供应关系,仍不能让农民过分乐观。
另一方面,国家不同地区也存在着竞争,就比如说东北和苏、皖两省,2018年江苏粳稻未启动托市,所以相应的,2019年新稻谷的收购将会更加谨慎,价格一时之间难以有较大的上涨,可能会相应的,导致东北地区价格难以走高,更甚者,因为东北地区运输成本更高,竞争之下,东北地区的稻谷收购价格将会下降。
最后,通过这些因素,大家可以看出,其实即使今年面临着天灾导致的减产,如今稻谷的市场仍然是供应大于需求的,即使有一定的推动稻谷价格上涨的动力,也有其他因素限制。上涨空间有限,有人预计十一月中下旬会差不多达到收购高价。
农民辛辛苦苦种植,有没有收到灾情影响先不说,除去种子成本、化肥成本、人工成本、收购成本、晾晒成本等等一大堆的成本之后,还能够有多少收益?虽然有托底价格,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民的损失。最好的建议就是,如果有储存的条件,密切关注自己所在省市水稻价格的变动,选择最好的时机出售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超市早中晚蔬菜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超市早中晚蔬菜价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